凤仙花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,这些你都知道吗?



  白粉病

  是凤仙花的一种主要病害,常发生在叶片上,严重时可蔓延至茎、花蕾、蒴果上。最初叶片表面为零星白色粉状小斑块,随着病害的发展,叶片逐渐布满白色粉层,后来白色粉层中开始形成黄色小圆点,颜色逐渐变深,最后变为黑褐色。

  病叶后期枯黄,萎蔫甚至扭曲,其上面布满灰白色粉状霉层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。花蕾、蒴果染病后也会布满白色的粉层及小黑点,最后枯萎、僵化。该病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,翌年病菌借助风雨传播,开始侵染危害。幼苗出土后若遇到干燥的天气,温度在20℃以上即可侵染。4~5月、9~10月为病发高峰期。高温高湿、植株过密、通风不良及氮肥偏施过多,均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
  防治方法:加强养护管理,栽植不宜过密,通风透光,增施磷、钾肥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;及时清除病株、病叶,并集中烧毁;发病初期可用20%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50%甲基硫菌灵600~800倍液,或0.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;在32℃以上高温下避免喷药,以免发生药害。

  叶斑病

  主要发生在凤仙花的叶片上,初期叶面病斑为浅黄色或褐色小点,逐渐发展为圆形斑点或椭圆形斑点,以后病斑中央变为淡褐色,边缘颜色较深并有不明显的轮纹。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,叶片变褐枯黄,直至整株死亡。该病病菌在病残体及植物碎片上越冬,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,病菌借助风雨飞散传播,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发病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株、病叶,减少侵染来源。发病初期用27%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,50%甲基硫菌灵·硫磺悬浮剂800倍液,53.8%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,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~600倍液,或者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或75%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。

  立枯病

  病菌主要侵染凤仙花的根茎部,致病部位变黑或缢缩,潮湿时其上生有白色霉状物,植株染病后,数天内即可见叶片萎蔫、干枯,继而造成整株死亡。病菌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,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,不休眠。在田间,主要靠接触传染。

  防治方法: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用75%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60%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;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清洗和消毒后方可接触健康植株。

  疫病

  在凤仙花的根茎处发病。最初在根茎处变褐缢缩,而后引起立枯症状。病菌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形式在土壤中越冬,借助风雨及灌溉水传播。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7~31℃,最高36℃,最低10℃,遇到阴雨天或湿度大时易发生,土壤黏重、地势低洼、连作地发病严重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摘除病叶并销毁;增施磷、钾肥,促使植株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力;发病初期喷洒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40%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、70%乙磷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8%甲霜灵·锰锌400~500倍液、72.2%普力克水剂700~800倍液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

  虫害

  主要有青虫、红蜘蛛、粉虱等,注意及时防治。